矿床位置
东坪金矿位于冀西北金矿集中区的中北部,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马丈子乡,距县城约20km左右,县城距张家口市54km,有省级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北缘,紧邻内蒙——兴安褶皱带,产在华北地台燕辽沉降带与内蒙地轴交界部南侧,北距崇礼——赤诚深断裂8-10km(图2)。
图1东坪金矿床地理位置图
图2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及金矿床区域地质图(据李长民等,)
a-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b-水泉沟杂岩体地质图;c-东坪金矿地质图
发现和开发简史
早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北宙地质局区调队征张家口地区就巳开展了1:20万区坟地质调查工作.进入70年代后,有关地质部门曾先后对东坪附近的变质铁矿做过普查评价工作。但直到80年代初期,由于当时人们的找矿思路受金矿成矿类型的束缚,对水泉沟碱性正长杂岩体内外校触带的金矿化现象仍未引起重视,东坪金矿床还只是一未被发现的。
70年代末期,董申葆(),赵承志()在研究产于正长岩体附近的变质铁矿时,提出了东部大南山均质混合岩与西部水泉沟正长岩体是同一岩体的意向性认识,并认为该岩体是太古宙的混合岩化浅粒岩套。
80年代初,宋瑞先等()编写了《小营盘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科研报告,该报告也认为水泉沟二长岩为局部性混合岩化的产物,并将成岩时代向前推到海西期,且认为产于太古宙变质岩中的小营盘金矿的成矿与水泉沟二长岩有着密切的联系。
80年代,随着全国金矿找矿的到来,武警黄金八支队广大地质技术干部,根据现代金矿成矿理论,在勇于探索、敢于求新的找矿战略思想指导下,将找矿视野扩宽到整个华北地台北缘的西部地份。经过对前人在张—宣地区金矿地质方面的工作和科研成果的消化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对张家口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认识。八支队普查连的地质工程师们对1:20万龙关幅矿产图Au-3重砂异常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年9月组织地质、物化探技术人员对该重砂异常进行了野外调查,10月份编写出该区的1:5万水系沉积物和重砂测量设计,经年野外施工,查获到甲类异常10处.乙类异常8处。
年3月.八支队七连(地质、物化探连)进驻该区开展异常查证工作。4月6日韩树深、檀国平据东坪村民李荣提供的矿石标本线索,对东坪村周围山地开展了详细的路线找矿调查。终于在东坪村北山发现了含金石英脉,即1号脉局部地表露头,4月11日对石英脉及其上下盘蚀变岩进行系统取样,20日报出实验结果:石英脉金品位为1.90×10-6~×10-6,蚀变岩金品位为1.90×10-6~39.0×10-6,从而敲开了东坪金矿的大门,为下一步系统勘查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到实地检查发现并确定了1号含金石英脉,随后,韩树琛和檀国平又对附近的脉体进行了研究。下半年,大部队进驻后,又发现几十条金矿脉。自此拉开了东坪金矿找矿勘查的序幕,最终探明金储量达70余吨。年东坪建成日处理吨矿石的选厂,年扩建为吨/日。经过十几年的开采,矿山的保有储量仍然巨大。年该矿与紫金矿业联合开采,准备投产日处理吨的选厂,这将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重大贡献。
东坪金矿床的研究与勘查工作是在8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对金矿资源的急需和东坪金矿的发现而悖然兴起的。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早在正六十年代就已由河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相继完成了张家口幅、龙关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当时将水泉沟正长岩体认定为燕山期霓辉正长岩和辉石角闪正长岩,而将东部大南山岩体定为太古宙均质混合岩。
年东坪金矿发现之后,除武警黄金八支队积极组织东坪金矿区的勘查和外围地区普查外.冶金部第一地质勘查局所属、队,河北地矿局所属队,石家庄综合地质队,华北有色地勘局综合普查大队等地勘单位,以及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研队,武警黄金地质研究,冶金天津地质研究院,天津地质研究所,桂林冶金地质研究院等地质院校、科研单位,也围绕水泉沟正长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有的扩大到张-宜地区),开展了金矿地质普查勘探和金矿地质科研工作。
武警黄金八支队以东坪金矿以为中心,开展了1:1万矿田地质调查,发现了9个矿带69条(群)含金地质体,对主要矿脉1、2、22号脉进行了历时7年的详细地质勘探评价工作,于年底提交了地质勘探报告。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和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的密切配合下,全面开展了水泉沟正长岩体与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的研究工作,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水泉沟岩体为燕山期交代二长岩,金矿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另一种观点认为,岩体为海西期末期-燕山早起的同熔重熔作用成岩,而金矿是燕山期的重熔交代中高温热液成因金矿床。
武警黄金八支队经过多年普查工作,先后又发现了三道河、下两间房、转枝莲花等有望金矿点。
冶金队在对后沟金矿勘查的同时,会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研队,对岩体东段南侧的金家庄—后沟一带,开展了金矿控矿因素和成矿预测的研究,认为该区的海西——燕山期幔源型正长岩体与区内金矿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经过勘探认为后沟金矿达到中型规模。
80年代中期,河北地质三队对水泉沟岩体及其外围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对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系的岩石建造、变质作用、原岩恢复等,以及对岩浆岩的分类、岩性、侵入期次以及区域构造、地质发展史等都作了相应的研究。经过工作认为,水泉沟岩体与大南山岩体是经构造错动并被覆盖的同一岩体,应属于海西晚期多其次形成的岩浆侵入型二长岩杂岩体。
在加速金矿开发、找矿的统一思想指导下,不同单位在不同地段,以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工作方法,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测试分析及综合研究等工作,对本区的基础地质,尤其是对碱性岩体的特征和成因,金矿床类型和成因及成矿预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目前对一些重要的地质问题尚难取得一致的认识,但就水泉沟碱性岩体对金矿乘客的重要控制作用,则是共同予以肯定的。
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研究人员在充分全面地继承和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补充大量新的地质信息和勘查成果,并采用先进测试技术的分析数据,全面总结和系统认证了东坪金矿的成矿规律和特征,著成了《河北东坪碱性杂岩金矿地质》一书。
矿床规模和品位
大型金矿床,主脉长1m,延深m,产状:走向NE0°~20°,倾角30°~55°。含金品位一般为1g/t~30g/t,品位×10-6。金70t,平均品位(5~20)×10-6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