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西晨报
吕岭小学四年(1)班朱泽方
指导老师:徐爱华
7月21日15时许,位于厦门市思明区的公务码头热浪翻滚、人头攒动。作为向日葵小记者,我参加了在这里举办的年厦门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宣传活动。望着面前湛蓝的大海和一旁黑压压的30多万条鱼苗,我的心潮澎湃不已。
我们小记者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列队聆听老师的科普讲解。我明白了,增殖放流除了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外,还可以让渔民收入变得更高一点。接着,老师提了个问题:“今天放的鱼苗有30多万条,这个数字怎么算出来的?”我想起数学上的“估算法”,便大声作答:“先估算出一大桶的鱼苗数量,再统计全部数量就可以了。”老师闻言就笑了,还奖励了我一个漂亮的风筝。真是个有意义的礼物啊!
我还了解到,海洋增殖放流要科学合理,对气候、水域的选择,放流的物种等方面都有特别要求。当天,我们放流的鱼苗主要有黄鳍鲷、石斑鱼、大黄鱼等。为呵护鱼苗们,工作人员还特地在水里放了很多冰块。虽然炽热的太阳烤得我有点眼晕,但鱼苗儿们在冰冰凉凉的水里,一个个看起来精神抖擞。我有幸也分到了一桶鱼苗,加入放流行列。望着我水桶里挨挨挤挤的鱼苗儿们缓缓地流入大海,想着它们拥抱大海、乘风破浪的模样,我不禁欣喜若狂。
我们国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宝贵的海洋资源,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进行海洋科普,认真学习科学本领,争做守护祖国海洋生态的“蓝色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