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曲日岗草原寒意渐浓,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学习二十大精神的热情。通讯员希日尖措摄本报记者马振东
10月27日清晨,经过一夜的白毛风天气,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曲日岗草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天空被朝霞侵染,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依稀可见成片的转场牛羊。
热水乡以畜牧业为主,牧民居住相对分散,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给每一位牧民群众,乡人大主席尖参本、乡长昂欠成列趁着牧民群众冬季转场相对集中的机会,组织大家在转场路上举行宣讲会。
上午十时许,离宣讲开始还有一段时间,趁着大家还没到齐,尖参本摊开手中的笔记本不停地勾勾画画,摘记着此次宣讲的重点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只有我们自己学深、悟透了,才能给群众讲透。”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热水乡的党员干部学报告、写心得、谈体会,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了次‘人民’,字里行间满是民生情怀。”招呼着乡亲们席地而坐,尖参本打开了话匣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些都是党的二十大给咱指的好路子。”
扎么日村牧民满措吉认真听着宣讲,时不时和身旁的乡亲讨论着,“还记得以前转场必经的米克特垭口吗?在那条羊肠小道上,谁家的牛羊没死过几只,要不是后来修了路,这些年转场大家就得损失很多啊!”如今,满措吉口中的羊肠小道早已铺上硬化路面,延伸了二十多公里。
“是啊,这些年多亏了党和的好政策,咱们这些祖祖辈辈的牧户搬进了新房不说,放牧的条件也是越来越好了。”满措吉的话,引起了乡亲们的共鸣。
“以前草场上用水,少说得跑二三十公里,运一趟水费时又费力,牛羊吃水太不方便了。”
“那时候都是掰开羊粪蛋来判断羊需不需要喝水,好多小羊羔因为喝不上水,生下没多久就死了。”
“自打给修了输水管道,咱们放牧就方便多了!”看着村民们聊得起劲,乡长昂欠成列也加入了讨论。
的确,自打为赛什堂村的冬季牧场修建了24公里的输水管道、2处供水点和5口水井后,当地的人畜饮水问题已。这两年,草原上还建起了大家从没见过的光伏提水站,如今,牧民们走出家门就能用到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医疗问题又是怎么说的?”南拉加是赛什堂村的村医,对于医疗问题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