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青海力量
TUhjnbcbe - 2023/9/14 16:26:00

杨燕玲

8月15日,我们迎来了全国生态日。18年前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情系“国之大者”,走到哪里,就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讲到哪里,对生态文明建设念兹在兹,倾注巨大心血。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青海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三个”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决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通过一批战略性举措、关键性改革、支撑性工程、系统性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引人瞩目的生态成就,书写了绿色发展的优异答卷。

今天的青海青山如黛、绿水盈盈、碧空如洗,展现出河湖观鱼跃、山顶看繁星的美丽画面,各族人民享受到美好生态带来的绿色福祉。曾经黄沙漫天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黄沙头及其周边,经过几代人的辛勤治理,沙地变绿洲,农田连片、生机盎然;三江源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持续向好,野生动物频频“出圈”。再看海北藏族自治州,统筹祁连山、青海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依托资源禀赋,做强藏羊、牦牛、枸杞、青稞、藜麦五大优势产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州的“名片”越擦越亮……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谆谆嘱托言犹在耳,青海的生态地位不可替代,唯有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正确处理好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巩固好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才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起青海高质量发展,走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对青海而言,这是一道必须完成的考题。我们要深刻领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句话的深义,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初心,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想办法破局,解决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改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真正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良好生态带来的福祉。

翻看青海的生态篇章,一次次实践、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创新,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脉络越来越清晰,绿色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开阔。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也是后发赶超的潜力。让我们牢记嘱托,扛牢“国之大者”,笃志前行、再接再厉,让青海的生态颜值更加亮丽,让青海的生态价值充分彰显,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青海力量。

《青海日报》(年08月15日第5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青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