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温州市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动员大会暨大通道建设推进会在市举行,温州市委市全面吹响交通大会战的集结号、冲锋号,迅速掀起“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热潮,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梦想,温州正用行动照见现实。《温州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四大”建设决策部署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决定》指出,要举全市之力推动交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着力破除交通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构建适度超前的综合交通体系,助力温州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交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先导性产业。近年来,温州市委、市高度重视交通建设,大力谋划实施了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交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新形势带来新机遇,国家“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明确了温州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基于改变交通就是改变温州发展格局的深刻认识,一场全面对接全省“四大”建设,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的大行动已经上马。
任务一
建设联通世界的区域门户枢纽打通高质量对外开放大通道
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杨冰杰/摄
机场,一座城市对外开放的门户。温州龙湾国际机场被寄予“全国重要的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的全新期待和使命——
与省机场集团建立最紧密的合作关系,启动温州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机场跑道、通用航空基地建设,组织实施T3航站楼、机场第三跑道建设;重点依托市域铁路S1、S2线及谋划建设的甬台温高铁、温福高铁,大力发展空铁联运;积极融入长三角机场群协同发展,探索开通至长三角核心城市的“空中巴士”,大力开拓欧美优势航线及“一带一路”地区航线,增强机场国际通达性。
腹地广阔又通江达海,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温州具备了陆海双向辐射的能力。接下来,我市将加快构建形成以乐清湾港区为主港区,状元岙、大小门岛为特色辅助港区,瓯江、瑞安、平阳、苍南为城市配套港区的“一主两辅多点”空间结构,建设成为辐射浙南闽北赣东区域的重要枢纽港口,深度融入全省海港一体化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港口群。
顺应5G发展趋势,建立信息联通服务平台,稳步开展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慧海事、综合交通出行及旅游服务大数据示范工程,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任务二
构建通达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铁路枢纽城市
温州高铁新城杨冰杰/摄
速度,是交通发展的不懈追求。从“动车时代”到“高铁时代”,温州正奋力跨越——
突出“融杭接沪达闽通赣”,加快建成杭温高铁一期工程,规划建设甬台温高铁、温福高铁、温武吉铁路,推进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达速,加快形成“”高铁时空圈,即5小时通达京津冀、珠三角、长江中游等城市群核心城市,2小时通达长三角和海西城市群核心城市,1小时通达杭州、宁波、金华-义乌三大都市区以及福州、宁德等地;加快建成乐清湾铁路支线,积极对接义新欧班列,打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陆域通道。
以“两主一辅”布局铁路枢纽,即在中心城区,温州东站和温州南站为主、温州北站为辅——
强化温州东站与机场联动,确保在年之前,建成集空港、轻轨、高铁、高速等一体的温州大都市区东部综合交通枢纽,支撑城市向东面海发展;
进一步深化温州南站扩能改造,高水平推进温州北站高铁新城建设;全市域范围内布局多个县(市)级别铁路站,覆盖城镇密集区,重点强化瑞安东站、乐清站、平阳站、苍南站等高铁枢纽功能,支撑温瑞主中心和两大副中心发展。
任务三
重点建设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等打造区域一体的立体交通走廊
建设中的龙丽温高速文瑞项目二标段杨冰杰/摄
通过直通高铁、加密高速、提升航道等,着力增强温州北向(沿海)、北向(融杭)、西向(沿瓯江)、西南向(沿飞云江)、南向(沿海)五大通道对外辐射能力,加强温州中心城市与台州、丽水、宁德等周边地区节点城市的快速互联互通,重点推进温武吉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瓯江高等级航道等项目建设。
加速实施龙丽温高速(温州段)并确保如期竣工,结束文成、泰顺“不通高速”的历史,实现温州“县县通高速”的梦想;加大项目建设,确保甬台温高速复线温州段、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在年前建成投用,年之前瑞平苍高速、温义(宣)高速、文青高速、甬台温高速三都岭段拓宽工程建成通车,加快推进乐永青高速、泰苍高速等项目;加快G、G、G等项目建设。
甬台温复线南塘至黄华段杨冰杰/摄
完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农村公路运输服务品质,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长效机制,到年建成具有温州特色的高水平“四好农村路”。
任务四
形成便捷高效的都市区通勤体系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市域铁路S1潘祝平/摄
破解道路拥堵、缓解出行难、治理停车难的努力,温州不曾停步。
以“S+M”城市轨道网络串联城市组团,盘活城市资源、拓展城市空间、缓解交通压力,满足中心城区、各功能片区之间大运量通勤交通需求——
全力推进市域铁路S1、S2线建设成网,全线推进市域铁路S2线建设,年建成运营;深化市域铁路S3线一期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确保轨道交通M1线年完成建设规划批复,年开工建设,年建成投用;加快启动建设轨道交通M2线,谋划启动轨道交通M3线、市域铁路S3线二期项目。
温州BRT
大力推进BRT成网建设,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加大公交换乘中心建设,推动实现市区到周边公交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
任务五
聚焦新动能培育打造千亿级综合交通产业
发展交通,不仅要建设基础设施、健全运输体系,还要壮大交通产业。
温州保税物流中心杨冰杰/摄
在交通物流业上
发挥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落地温州的优势,加快乐清湾物流园、空港物流园、瓯江口物流园、潘桥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滚装运输等运输组织方式,积极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威马汽车温州基地生产车间陈翔/摄
在高端交通产业上
以市域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威马汽车产业园、北斗产业基地以及交通设施建筑装备式生产基地为重点,布局未来交通科技产业;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建设文成、泰顺等一批通用机场和升降点;鼓励运输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力发展共享经济。
海岛洞头苏巧将/摄
在枢纽经济上
创建临空经济示范区、海洋经济示范区等枢纽经济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充分利用TOD模式的集聚效应,鼓励交通基础设施与沿线及周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新兴业态培育。
来源:温州发布
资料:温州日报
记者:夏晶莹杨世朋摄影:陈翔
制图:胡安攀
编辑/版式:周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