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记者白若雪通讯员姚晓青陈贻海苏柳青
科协科技志愿服务小分队为村民进行义诊、咨询等。市科协供图
农技协专家上《梅雨季节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课。市科协供图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6月8日,市科协科技志愿服务小分队联合同安区科协、市药学会、市反邪教协会、市农技协等多家单位,在市科协副主席林秋松率领下,前往同安区五显镇垵炉村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本次活动由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承办。
创新形式宣传科学知识
该活动是厦门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之一。今年以来,市科协"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同安区、翔安区分别开展了系列科普活动。
本场活动对农民们所喜爱的农村常用科技知识、农村法律咨询、专家义诊、合理用药及药品鉴别等进行志愿服务和宣传,采取答题、猜谜和科普材料发放等形式进行互动,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热情。村民们也积极提出各类问题,现场工作人员及学会、协会的科技工作者们耐心地进行讲解,及时答疑解惑。
邀请专家开展农技培训
根据垵炉村当地村民的需求,针对梅雨时节防病虫害等一些我市农业农村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还充分发挥市农技专家库资源优势,特邀市农技协专家组成员杨森山为村民举办了以"梅雨时节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培训"为主题的农技培训课,垵炉村的40多位种植专业骨干参加了培训活动。
培训采取农技专家理论授课和田间地头实地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中,杨森山老师就梅雨季节天气特点、梅雨季节蔬菜品种及生产情况、梅雨季节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三方面进行授课,重点讲解了霜霉病、枯萎病等十余种梅雨季节蔬菜易患病虫害防治方法,同时还直接到田间地头为村民面对面答疑。"这个课程针对性强、实用性佳,也很及时,可以让我们更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增产增收。"到场的村民纷纷表示。
科普为乡村注入动力
据了解,活动用新概念、新技术培育"生力军"的方式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懂技术、善经营,并且能够用自己所学的技能和科学知识带动其他村民走向富裕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从而不断扩大农业产业规模,打响特色品牌,为同安区打下富民强村的扎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20多年来,市科协作为厦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主办单位之一,不断探索"三下乡"服务的长效机制,把科技下乡作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根据村镇的实际需求,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好地做到科普惠农,市科协科技服务下乡小分队开展巡回科普活动,带领农技协专家到田间开展实用农技培训,向村民传授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开展义诊、法律咨询等服务于群众的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如今,科技下乡活动已成为科协"科普惠乡村"的响亮品牌和民心工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