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中心广场。本报记者祁国彪摄
1
每一步跨越,都凝聚无数的心血;每一步跨越,都令人荡气回肠。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滚滚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在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下,一个崭新的青海跃然而出。
天高海阔观澎湃,凌云纵横绘蓝图。*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关怀、亲自推动下,青海大地发生了广领域、深层次、根本性变化。“黄金十年”的青海发展,再次见证了在中国共产*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是紧跟核心奋斗的非凡十年!*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青海工作,心系各族人民、情注高原大地,年、年两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我们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政治根源,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决捍卫核心地位、维护核心权威,紧跟核心奋斗,在新征程上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的业绩。
这是伟大时代造就的非凡十年!青海各族干部群众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昂首前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一路执着、一路奋进,在后发赶超推动跨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用和实干让青海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这是燃烧铸就的非凡十年!这十年,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十年,是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十年,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十年,是民族团结进步结出累累硕果的十年,是*的建设全面加强的十年。非凡十年,是属于每一个青海人的燃情岁月、奋斗时光。
新时代十年,多个日日夜夜,高原大地以巨变与跨越,书写了历史的最精彩篇章,彰显着磅礴的时代力量。
2
我们认真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大要求,十年来经济总量年均增长7%,转型发展导向更加鲜明,高质量发展之路越来越宽广。
在建设盐湖产业基地方面,瞄准加快建设盐湖产业基地的目标,年全省盐湖产业产值达亿元,同比增长46%。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生产技术空白,成功研发新型镁基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材料并建成国内首条生产线,为保障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做出贡献。全国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锂电池,1/3出自青海;
在打造国际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方面,着力推动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储能多元打造,已建成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目前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91%,占全国清洁能源装机的18%,持续保持。全国%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相继在青海建成;
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方面,我们瞄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推出精品线路条,7条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藏毯、唐卡、青绣等民族传统文化产品远销海内外。国际冰壶精英赛、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世界杯赛等国际品牌赛事接连举办。连续举办21年的环湖赛,每年带动10万游客绕青海湖骑行,青海已经成为世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方面,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国家作物种质复份库就在西宁。十年间,青海牛肉、枸杞产量分别增长1.2倍和2.4倍,油菜杂交育种水平国内领先,“青杂”系列16个油菜品种在全国80%以上春油菜产区种植,“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每年在全国推广66.7万公顷以上,青稞、蚕豆等品种选育达到国内先进,全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比增长%,同比增长%。
……
牢记嘱托,奋勇前行!非凡十年,青海以绿色低碳为导向,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信心坚定、斗志昂扬,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合力开创更辉煌的未来。
3
非凡十年,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殷殷嘱托,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地处世界屋脊的青海省,平均海拔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非凡十年,是青海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
这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搭建的十年。青海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有序落地实施,环保机构垂改成效凸显,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深入推进。制定地方性法规,初步构建起符合青海实际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和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新体制。
这是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十年。年青海成为全国河流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的省份,三大江河出省境断面水质长期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湟水河出省境断面水质由年的Ⅴ类提升至Ⅲ类。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目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有效提高,农牧区人居环境面貌显著改观。
这是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全面提升的十年。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绿盾”强化监督,督促落实自然保护区内历史遗留问题整改。全省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辐射安全事故。
这是生态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作用充分彰显的十年。开展“三个”理论和实践创新、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祁连山冰川冻土保护等专题研究,以及研究制定颁布10多项地方环保标准,《石棉尾矿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开展生态环保服务日活动,“面对面、零距离”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更好支持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这是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的十年。生态环境工作力量较十年前增幅近四成。组织召开江河源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座谈会,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统一战线,推动全社会参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
这是国家公园建设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举办首届国家公园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为我们携手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美好未来、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指明了前进方向。年10月12日,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位列中国首批,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完成,迎来设立国家公园的关键时期;今年上半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批复同意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标志着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进入实施阶段;目前,昆仑山国家公园本底调查基本完成,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将向未来提交一份高分绿色答卷。
……
继往开来,脚步铿锵。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守护好大美青海这片高天厚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青海贡献。
4
非凡十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向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迈进。
——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深入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年增长%,年均增长9.5%,各族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全面完成4.8万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加大光伏扶贫力度,农网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清洁供暖示范县试点扩面;紧盯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服务供给、服务享有等关键环节,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累计实施社会事业项目个;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过的3个村为例,贫困率曾高达56%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告别了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务工难、娶亲难,现在是新村新貌新生活;格尔木市长江源村,彻底告别烧牛羊粪和煤炭的时代,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正一一变为现实,村民们铆足了劲,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年青海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96岁,比年增长4岁;控辍保学走在全国前列;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比年提高3.6平方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9年稳步上升;全省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省会西宁建成10分钟健身圈。
——如今新玉树“越来越好”。站在结古城区放眼望去,四横十五纵城市骨架道路全面铺开,最漂亮的是学校,医院,最有特色的是民居,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气息,一个浴火重生的新玉树屹立在雪域高原,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非凡十年,我们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改善民生永不止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努力让百姓的生活更加殷实、精神更加富足、笑容更加灿烂!
5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论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开创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率先实现所有市州和70%的县(市、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建设全国示范区和单位18个、社区“石榴籽家园”个,各族群众更加自觉地听*话、感*恩、跟*走。
不断拓展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有效路径,打造“指尖上的青绣”“舌尖上的拉面”等民族团结创建品牌。
农牧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道路硬化率、客车通达率、光纤宽带率均达到%,大电网覆盖和离网光伏基本满足了群众用电需求,5.2万户20万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全部搬进新房,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群众思想观念发生根本变化,通过在全国率先开展“精神脱贫”,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提升,贫困群众发展和增收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
……
青海承东启西、联疆络藏、邻川接甘,古丝绸之路青海道举世闻名,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之称。非凡十年,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实现新进步。
在共同奋斗的征程上,全省各族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周围,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青海新篇章,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青海大地常开长盛,硕果累累。
6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职责所系、使命在肩。非凡十年,我们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
我们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动法治青海、平安青海建设上台阶上水平。青海省委成立了平安青海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1+10”工作机制(即:领导小组办公室和10个专项组)。市域社会治理专项组由省委政法委任组长单位,46家部门任成员。
西宁市率先实施社会治安分级评价机制改革,海东市积极推广“民情沟通日”“群众说事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与毗邻省区建立防恐维稳联动联防机制,黄南藏族自治州建立近3万人的人民联防组织,海南藏族自治州开展宗教管理“四化”建设,海北藏族自治州推广“五诊”矛盾纠纷调处模式,玉树藏族自治州推行“强村带寺治理”模式,果洛藏族自治州巩固提升“班玛经验”升级版,这些做法都是“枫桥经验”青海化、具体化的生动实践。
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达标覆盖率达到社区94%、农村83%,3万多名社区工作者活跃在为民服务第一线,特别在近三年来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持续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青海持证社会工作者达人,比年增长近5.37倍。志愿者队伍超过支,注册志愿者已达62.86万人,占青海省总人口的10.6%。
追溯近五年的治理足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个制度文件的出台、一项项务实举措的落地,无一不是紧紧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更宽广的视野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年5月,青海省第十三次*代会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
年7月,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建设法治青海、平安青海、公正青海、诚信青海、和谐青海的宏伟目标。
年7月,青海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青海省委关于贯彻*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地方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意见》,擘画了高水平推进地方治理蓝图。
……
今天的青海,社会和谐稳定,百姓生活安宁,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7
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建的重要指示,切实加强*的全面领导,狠抓*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以及制度建设,着力推动*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旗帜在高原大地高高飘扬。
马克思主义政*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思想理论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批判性、革命性、纪律性等理论品格,为*要管*、从严治*奠定了深厚的理论根基。非凡十年,我们坚持*要管*、全面从严治*,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
十年来我们矢志奋斗,忠诚维护核心。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形成传达学习、任务落实、督促检查、结果报告的全流程工作闭环,推动广大*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十年来我们浴火淬炼,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十四届省委召开的第一个全省会议就是作风建设会,制定关于作风建设的若干措施,动员全省广大*员干部以优良作风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建设新青海。
十年来我们勇毅前行,加强新时代*的形象建设。从基层换届清爽交接到领导干部转作风调研,深入基层“零距离”体察民情;从严格公车管理、严查公车私用到部门开门办事,倾听群众呼声……广大群众通过“小事小节”见微知著,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作风之变。
……
8
十年砥砺奋进,十载春华秋实。
回顾十年历程,我们深切感到,青海发展取得的一切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脉定向、掌舵领航,我们才能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勇毅前行;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才能始终同心同德,汇聚起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本文执笔/雷欣钰)
作者:江源平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