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饮用方式:
跟茶的推广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一样,茶的饮用方法同样经历过漫长的演变。
唐代樊绰在《蛮书》中记载:“蒙舍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红楼梦》中,爱好喝茶的妙玉为了得到烹茶的好水,专门收集梅花上的积雪,融化后用罐子收藏,视若珍宝,必须看得上眼的人来了,才用这梅花雪水煮茶。
到了宋朝,饮茶之风已经风靡中原地区。宋徽宗赵ji就特别喜欢斗茶,也就是比赛烹茶技艺,他常常在宫中召集群臣斗茶,直到获胜方肯罢休。
如今,清饮的方式已经成为喝茶的主流,但在少数民族中依然留存着各种别有味道的饮茶方式。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白族三道茶、傣族的竹筒香茶、纳西族的龙虎斗、傈僳族的雷响茶等。
对于喜爱酥油茶的藏族来说,有一首关于茶的藏族民歌这样唱道:
将茶放在锅里熬,好像空中黑鹫飞;
茶在锅中开三遍,好像大海波涛翻;
金黄酥油放其中,好像黄鸭湖中游;
白盐放入茶水中,好像草原降冰雹;
将茶倒入茶桶里,恰如喇嘛戴黄帽;
头道茶香敬贵客,二道茶香敬朋友,
最后共饮如意茶。
而白族的三道茶,讲究“头苦、二甜、三回味”。头道茶,将茶叶放入陶罐内在火上烘烤,然后注入沸水,这样泡出来的茶味道苦涩。二道茶,在茶盅中加入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三道茶则是把茶盅中的料换成蜂蜜、炒米、花椒、核桃仁,冲泡后的茶水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让人回味无穷。
傣族的竹筒香茶,制作时先将糯米放入饭甑内,在糯米上铺一层纱布,将青茶叶放在一起蒸,等茶叶吸收糯米的清香味后,将茶叶装入竹筒,放在炭火上慢慢烘烤,等茶叶烘干后就收藏起来。这样制成的茶,兼具茶香、竹香、糯米香,喝起来唇齿留香,沁人心脾。
纳西族的龙虎斗,则是先将茶叶放在陶罐中烘烤,等茶叶焦黄时,注入清水熬煮,然后在茶杯内盛小半杯白酒,将熬煮得浓浓的茶汤注入茶杯内,这时,杯子内便会发出悦耳的响声。响声越大,喝茶的人越高兴。
更有直接就叫“雷响茶”的,出自傈僳族。他们先用一个大瓦罐烧水,将饼茶放入一个小瓦罐内烘烤,等茶发出焦香味时,将茶放入大瓦罐内熬煮,然后将煮好的茶水滤掉茶渣,倒入素有桶内,加入酥油及事先炒热并碾碎的核桃仁、花生米、盐巴或糖,为了让酥油很好地溶化,傈僳族人会向酥油桶内放入烧红的鹅暖石,这时,桶内便会响声大作,犹如雷鸣。随后将桶内的茶汤搅拌均匀,即可趁热饮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李云川著
这里点赞和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