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何水法率弟子攀上海拔米高峰,用画
TUhjnbcbe - 2022/3/5 14:18:00

茫茫柴达木,巍巍昆仑山。年,*中央启动对口支援青海藏区工作,确定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之后,浙江与青海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日前,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常委,第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浙江省特级专家、著名书画家何水法携各地弟子:中国美协会员、苏州画院画师贾俊春,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费秋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刘忠楠、朱海波,甘肃省中国画学会理事、甘肃省国画院画师陈贵,绍兴画院副院长毛康乐,抱华楼弟子张勇、孙晓刚、王剑书等一行十五人,远赴浙江对口援助区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展开了为期九天的文化援建工作。

期间,何水法一行参加了海西州宣传部、海西州文联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著名画家柴达木采风体验行座谈会”,并举行了“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海西写生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何水法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弟子们创作了近三十幅花鸟画作品,联合绘制了一幅逾二十米的花鸟画长卷和十余幅书法作品,为当地的蒙古族、藏族等各族民众带去了来自浙江的文化和艺术。

成立写生基地,

用画笔记录海西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变迁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文联*组书记、主席斯琴夫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浙江省特级专家、著名书画家何水法一起为“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海西写生创作基地”揭牌

自年中央作出对口支援青海省藏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浙江省建立了一支“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的援青队伍,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海西州八个地区展开了全方位的支援。做过两届浙江省政协常委、目前仍是浙江省政协委员的何水法,深知这支队伍为海西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导、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他一直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浙江的文艺工作者,也有责任和义务为海西州的文化艺术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春天,何水法接到来自海西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著名画家柴达木采风体验行”邀请,自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他说:“海西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对社会的多样性和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作为画家有义务、更有意愿到那里写生采风,同当地的艺术家和民众进行交流,记录当地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迁。”而专程赶到杭州抱华楼发出邀请的海西州政协副主席张纪元则表示,现在海西州藏区、蒙古区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非常希望能够与浙江的传统书画艺术建立联系,展开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浙江省特级专家、著名书画家何水法为海西州乌兰县茶卡盐湖景区题写《天空之镜茶卡》,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副州长、乌兰县县长钱国庆对何水法先生支持海西州的旅游文化建设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浙江省特级专家、著名书画家何水法为海西州乌兰县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景区题写《哈里哈图森林公园》

近年来何水法先生一直专注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写生创作,这次海西之行,由西宁出发,沿青海湖进入柴达木盆地,而后经大柴旦、当金山进入敦煌,恰好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一段。在海西州乌兰县为茶卡镇题写《南丝绸之路茶卡》,受到当地领导和民众的热烈欢迎

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面积约为浙江省的三倍,全称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是德令哈。海西州主要包括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北麓高原两部分,地貌包括高山、丘陵、戈壁、平原及湖沼,地表植被与位于烟雨江南的浙江迥然不同。何水法与弟子们抵达海西州后,在乌兰县的茶卡盐湖和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停留创作,登上了海拔米的柏树山写生千年柏树,深入戈壁描绘广袤、苦寒的土地上顽强生长的花花草草,何水法先生还分别为当地题写了“天空之镜茶卡”“哈里哈图森林公园”“南丝绸之路茶卡”三幅书法,得到当地领导和民众的热烈欢迎。

7月16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著名画家柴达木采风体验行座谈会”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举行

7月16日,何水法师生一行抵达德令哈,参加由海西州文联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著名画家柴达木采风体验行座谈会”。海西州宣传部副部长孟红梅主持座谈会,海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国顺、海西州政协副主席张纪元、海西州组织部副部长柳雪莲、海西州文联*组书记、主席斯琴夫、海西州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张继先,以及海西州群艺馆和海西州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们参加座谈会。何水法师生分别在座谈会上发言,阐述了海西行的创作感悟,并与当地书画家交流创作经验。会上,双方共同举行了“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海西写生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并就如何以书画艺术形式对改革开放40年来海西各族群众对*的无限热爱、对改革开放的美好歌颂和对幸福生活的深情赞美展开了探讨。

海西州组织部副部长柳雪莲向何水法先生颁发聘书,聘请何水法先生

出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文化顾问”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决定聘请何水法先生出任海西州文化顾问,海西州组织部副部长柳雪莲出席座谈会,并向何水法先生颁发聘书。何水法先生接过聘书之后动情地说:“我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柴达木这个聚宝盆了,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到聚宝盆里走走看看。直到40年前,才有机会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今天,我又一次来到这里,又一次被深深震撼——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在这里尤为凸显,经济发展了,文化繁荣了,环境保护也做得非常好。昔日的荒山戈壁,今天有不少已经披上了绿衣。昔日难得一见的树木,今天也已然成林。我作为花鸟画家,看到这样的改变感到非常欣慰,也得到了更多的创作灵感。波兰和意大利已经为我成立了何水法艺术中心,前不久柬埔寨方面也做出了成立何水法艺术中心和抱华楼写生基地的动议,但是今天在这里成立的海西写生创作基地让我尤为高兴,因为这里是我深爱的柴达木,是我们祖国40年改革开放成果的展示区,也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定的示范区,我和我的学生将把这里当成另一个家,用画笔记录这里的风物人情,记录改革开放40年的傲人成果。”

何水法弟子、中国美协会员、苏州画院画师贾俊春在座谈会上发言

海西州方面的领导则表示,柴达木以厚重的历史、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壮美迷人的自然风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多形态的地理环境而独具神奇与魅力,他们希望何水法师生把此次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深度采风体验活动作为踏进柴达木、涉足海西创作题材的开篇,借助手中的笔,以书画的形式,热情讴歌海西40年来在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中取得的辉煌发展成就,大力弘扬柴达木历史民族文化、弘扬海西精神,展示海西新形象,为海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文环境。

何水法的弟子们借助海西领导的“一次海西行,终生海西情”之语表达了他们将以海西创作基地为平台,把柴达木独特的地理资源、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嵌入书画创作中,用书画的方式来抒写诗情画意的柴达木的计划。他们纷纷表示,海西的花花草草将伴随他们创作的终生。

开展书画笔会,

用笔墨描绘浓浓“浙江-海西情”

座谈会当天下午,何水法师生应邀参加了“抱华楼何水法师生采风笔会”,为当地书画爱好者示范创作,同当地书画家展开学术交流,用笔墨描绘出了浙江与海西因结对支援而生发出的浓浓情谊。

笔会上,一路跟随何水法而来的九位弟子,纷纷挥毫泼墨。除了海西行程中看到的西瓜、葡萄、松、柏之外,他们也创作了江南画家所喜爱的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以及雍容华贵的牡丹和香远益清的荷花。他们还特地绘制了两幅西子湖畔的桃花,用水色淋漓的笔法,再现了烟雨江南的浓浓春意。他们说,烟雨江南与海西的瀚海戈壁虽然远隔千里,气质上一个温婉,一个博大,但都是他们作为画家所要追寻的意境和气度。此次海西之行,为他们的创作增加了开放和博大的意韵。

目前,海西州的书画艺术基础相对薄弱,何水法师生所展现出来的精妙笔墨,恰恰是海西州书画从业者所急切需要的。在现场,有不少当地书画爱好者全程观看了创作过程,并提出了提升画艺的种种问题,何水法师生一一予以详细解答。在创作了近30幅独立作品之后,何水法师生又集体创作了一幅长卷。

长卷由何水法先生开笔,题名“爱在柴达木”,寓意着浙江、海西这对对口支援地的浓厚情谊。何水法师生先是商讨了创作思路,作为来自海西对口支援地浙江的画家团,何水法师生希望给海西留下浙江一年四季的花木繁茂之象。于是,他们从早春的桃花开始创作,陆续绘制了西湖畔的牡丹、紫藤、荷花、游鱼、鸡冠花,以及四季常青的竹与松,最后以西湖孤山的梅花收尾。在长卷末尾,他们还题写了此行的题记,记录了师生文化援建之行的感悟。

二十米的长卷,前有题名,后有跋语,内容是由岁首至岁尾的花木,完整而完美。海西州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他们接待过的书画家团里创作质量和数量最高也最多的一次。在画作之外,何水法还为海西州文联的三本刊物《瀚海潮》《莽昆仑》《柴达木摄影》题写了刊名,师生也共同为现场的书画爱好者题写了多幅书法作品。

在结束海西之行时,何水法说:“此次海西之行,让我对总书记倡导的文化自信有了更深的感悟。我们有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56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我们的不同地域间、不同民族间始终未曾间断过交流和互助,有这样的悠久文化和深厚历史的国家,自然是自信而向上的。”

▼▼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水法率弟子攀上海拔米高峰,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