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www.bdfyy999.com/m党员干部开展歌唱共产党活动海西州委组织部供图
无土牧草栽培
枸杞采摘工作现场
牧草养殖基地收割牧草通讯员西组本报记者李雪萌
八百里瀚海,奋进新海西。
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紧紧围绕“四州战略”发展思路,扎实开展“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一面面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一枚枚党徽在一线熠熠生辉,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西的强大力量。
强化政治担当
种好基层党建“责任田”
“这次观摩活动行程安排紧凑,涵盖了农村、社区、国企、机关、学校等各个领域的党建示范点,各观摩点的党建工作都很有特色。通过观摩,我们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型城镇社区基层治理等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同时也看到了差距,可以说是收获满满。”参加年度全州各领域基层党建现场观摩活动时,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党委书记李岁刚说。
10月18日至26日,海西州组织州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州委“两新”工委委员单位负责人和各市县委组织部长、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代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代表、“两新”组织负责人代表及州县两级党代表共余人,行程余公里,对7个地区和州直机关36个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国企、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等8个领域基层党组织进行“党建检阅”,先后开展7场60余人次发言的体验交流活动、6场“赓续柴达木精神”微党课和1次总结推进会。
“你们乡镇对村‘两委’班子换届前的一些隐患还把握的不够精准,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这里提出约谈提醒。”这是州委组织部分管基层党建的副部长王亚峰同志在年度村(社区)“两委”换届前期逐乡(镇)调研时与一位乡镇党委书记的谈话内容。
今年以来,海西州委组织部结合部务会成员“四个一线”工作法,下沉一线督导落实,年内开展下沉督导6人次,发现解决问题34个,约谈基层党组织书记11人。将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体系,挂图作战,跟踪督导,压茬推进,形成了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夯实战斗堡垒
下好全域党建“一盘棋”
“自从成立了公司党支部,充分调动了党员骨干的工作积极性,示范带领公司职工奋勇争先、积极作为,推动公司各项业务上了一个新台阶。”格尔木昆仑物流运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物业经理齐广兴给观摩团成员介绍到。
格尔木昆仑物流运业有限公司是从事“一带一路”向南、向西沿线国际贸易与物流投资运营管理的一家非公经济组织,园区货运车辆日流量台次以上,货运周转量约为万吨/年,园区年总产值达10亿元。自年成立公司党支部以来,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助推公司发展,提出了“1个中心+1个目标+4个方向+6个协同”的“”党建工作模式,培育“昆仑物流红色驿站”,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其他非公企业在外向型经济方面做出了模范带头作用。
“目前,我中心已经吸引了20余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推动了中心可持续发展。”柴达木民族文化传播中心党支部书记、负责人乌席勒讲到。中心作为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州市组织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把党建元素与人文艺术、非遗与生态保护融合在一起,打造出“党建+非遗传承”工作品牌,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传承保护和发展振兴柴达木非遗中,感受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近年来,海西州聚焦推动“两个覆盖”从“有形”向“有效”转变,探索构建“州级统筹指导、市县协调推进、乡街跟踪落实,园区保障兜底”的“四级联动”机制,推动建立“两新”党组织个,选派41名机关干部联系指导59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同时,聚焦全域党建工作规划,州委坚持从抓基础、补短板、促规范入手,建立覆盖农村、社区、机关、“两新”组织等13个领域的党支部标准规范化建设标准和考评指标,以百分制动态考评,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全面开展,实现各领域个党支部全面达标、全面进步,打造出可复制、可借鉴的个州级党建示范点,建立起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8个领域党建示范群。
激活党建动能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红光村搬迁至德令哈市河东街道的光明小区,小区门口正对着一座四层高的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楼,楼两边是整齐划一的村民住宅,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幸福生活。
搬迁前,该村村民靠种植枸杞、小麦、土豆等农作物为生,搬到光明小区后,村民们仅靠种植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四军在搬迁后的第一次党员大会上说,把支部班子建强,盘活村里的资源,整合项目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才是正道。
结合村“两委”换届契机,刘四军动员党员致富带头人积极参与换届选举,加入村“两委”班子,不仅优化了班子结构,也把项目思路带到了村里。从此,红光村依托“党支部+企业+村民”工作模式,通过争取项目扶持,动员村民入股,建立起涵盖种植、库房货物仓储、农业设施加工、劳务输出、农家餐饮、田园度假等方面的多家实体产业,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万元。
海西州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先后出台《全州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工程工作方案》《全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联企兴村1+1”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海西州强化党建核心引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百条措施》等,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发展主导产业,坚持以组织振兴汇聚乡村振兴巨大合力。同时,加大乡村振兴重点村帮扶力度,对全州个村投入帮扶各级财政资金2.8亿元,高质量编制95个中央扶持村。年底,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总收入达到.92万元。
人才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海西州结合村“两委”换届,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建队提能”工程,“下深水”精选余名优秀储备干部,名致富能手、名返乡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村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常态化开展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机制,新一轮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扎实的年轻化专业化驻村干部全部到岗到职。
完善服务机制
共筑基层治理“同心圆”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调解是难中之难。”大柴旦行委锡铁山镇锡铁山矿区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辛红梅说,矛盾纠纷一旦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成为基层治理的重大隐患。
社区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持续推动“党建+网格”模式,深化网格化治理体系,积极打造“四张清单一张网”,使党建工作和社区治理有机融合。进一步实现了社情民意清楚、服务管理到位、群众办事便捷、治安秩序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海西州以深化“三治融合”为着力点,推动党建网、综治网“双网融合”,s根据村、社区工作实际,因地制宜提出科学布设网格的基本单位、一般原则,目前共划分网格个,组建网格党组织51个,建成网格员队伍人。大力推行社区“大党委”,吸纳驻区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双向任职”,形成“党建引领、行业主导、基层主抓”的管理模式,激发驻区单位内生动力。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双报到”活动余次,认领“微心愿”余个,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5万余件。完善村(社区)“两委”班子绩效考核办法,侧重换届“回头看”、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考评指标,划拨万考核奖励资金,对全州67个优秀村(社区)“两委”班子进行奖励,激励村(社区)干部履职尽责、实干奉献。推进“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深化平安乡村创建,授予星级平安乡村个,营造良好乡村治理环境。深化乡村文明实践,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个。
《青海日报》(年12月07日第7版:党建)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