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南人的骄傲袁隆平李谷一获表彰l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用啥药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88851.html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闻、环球网、科技日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等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王沪宁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同时,为感谢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支持和帮助,向阿兰?梅里埃等10名国际友人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名表彰对象中,

有2位来自湖南,

他们是:

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袁隆平

讴歌改革开放的歌唱家——李谷一

这是属于他们的荣誉,也是湖南人的荣耀,三湘大地,人杰地灵,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更是人才辈出,那么,为何是他们俩呢?

一位老人,一粒种子,一个传奇;

一位歌者,一曲经典,一个时代。

他,是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她,是李谷一,用无数经典唱响改革开放。

他们的故事你也许你早已耳熟能详,但湘妹子今天再次带你走近这两位时代人物,看看他们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的那些生动故事……

01

袁隆平:

努力让中国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虽然不是湖南人,却在湖南取得让世界震惊的成就;

虽然已是年近90的耄耋老人,却依然奔走在田间,为他的“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努力;

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年年吹拂过那金黄的水稻。亩产更高了,他的梦想,也更近了。

年9月13日,袁隆平院士使用遥控器操控飞行器喷灌杂交水稻试验田。湖南日报记者赵持摄资料图

11月23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接过未来科学大奖的奖杯和证书,袁隆平感慨地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对我来说是崇高的荣誉,也是新的鼓励和鞭策。今后,我还要为实现我的两个梦想加倍努力。这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目前,我们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在示范田的最高产量已实现了每公顷18吨,下一步,我们要向每公顷19吨、20吨冲刺,争取向中国共产*建*周年献礼;另一个梦想,是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目前全球有1.6亿亩稻田,如果一半种上杂交水稻的话,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万人口。”

年9月12日,袁隆平院士在给参加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的代表们介绍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湖南日报记者郭立亮摄资料图

事实上,他的梦想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截至今年10月,湖南已为非洲培训了近余名杂交水稻技术人员,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塞拉利昂等17个非洲国家成功试种,国外种植面积达万公顷,种植面积最大的印度有多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正在造福世界。

年9月29日,袁隆平院士左三在湘潭县河口镇低镉积累水稻品种鉴定试验田考察。湖南日报记者李健摄资料图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对袁隆平来说,吃饭问题大过天。高产,则是他永恒的追求。

“在中国,超级稻亩产公斤才算及格,亩产0公斤打80分,亩产1公斤才是满分呢。”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水稻单产不断创出新高。分数也越来越高。

就在不久前,袁隆平还透露,目前我国在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研究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从试验田苗头组合看,双季晚稻小区折合亩产可达到0公斤,一季中稻可达到1公斤。

“如果湖南拿出1/3的稻田即0万亩来推广第三代杂交水稻,可以实现‘三一工程’,即用3分地养活1人的目标。”

“90前”的“国民男神”

袁隆平的一生,足以配得上“传奇”二字,功成名就,赞誉无数。然而当年的他,却是一个孤独的追梦人。

他的母亲是英语老师,是当年那个年代少有的知识女性,他的父亲毕业于东南大学,曾经是西北军将领孙连仲的秘书,谁也不曾想到,这个知识分子出身的男孩,只想一辈子当“农民”。30岁,一脚踏进了稻田,将近一个甲子,泥巴裹满双腿。

回望自己走过的路,他说“其实我就是一个在田里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

然而这位中国最著名的“农民”却依旧有着“文艺男”甚至“体育男”的特征。

他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画面,成为广泛流传的经典;

“90前”的他从不服老,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样样来;

他的头上顶着“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光环、年还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生活中却简朴得比农民还农民,还笑着说要将一件格子衬衣穿出时尚;

每一个采访过他的记者,都会被他的乐观积极所感染,为他的“袁氏幽默”所打动;

每一次,一个新的记录出来,朋友圈都会被刷屏。

大家说,他的一生,仿佛是为水稻而生,他从金黄的稻田中走来,成为了我们的“国民男神”。

他曾说过:“原来我只想搞到八十岁就告老还乡,但现在我要奋斗终身。”

02

李谷一:

40年,歌声乘着春风来

年,她的《乡恋》应时而生,扣人心扉,被称为“中国大陆第一首流行音乐”;改革开放40年中,她的《难忘今宵》陪伴几代人成长,成为春晚主题曲标志。

她是著名歌唱家——辣辣的“湘妹子”李谷一。

一曲《乡恋》,呼应着人们心中的春风解冻

年除夕,央视春晚接近尾声时,李谷一演唱了一首《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在舒缓的旋律、深情的歌声中,人们内心对祖国的真挚祝福、对来年再会的无限期盼倾泻而出。

如果说每一个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中国人,心里都流淌着李谷一的歌声,这并不夸张。李谷一的深情歌唱,呼应着人们心中的春风解冻。她独特的气声技巧,是带有先锋意味的大胆尝试。

俗话说,无声胜有声,《乡恋》像俯在耳畔的窃窃私语,是饱含情感的娓娓道来,富有人情味。一首《乡恋》,引发了新旧两种文艺观念的激烈论争。

“靡靡之音”在首届春晚中被正名

年央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观众通过热线高密度点播,导演组递了好多轮条子给在现场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乡恋》终于在春晚得以“正名”。

那个大年夜,包括《乡恋》在内,李谷一唱了9首歌。她的歌声乘着春风而来,里面有观众潮水般的期待,也有一个时代对文艺的召唤。

“迈出第一步总是难的。”再忆那暴风骤雨般的过往,李谷一有了更深沉的感慨,改革开放让文艺工作者如沐春风,解放了思想,同时明确了艺术创作方向。“文艺工作者是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创作,遵循‘真善美’的原则释放情感。歌唱,不仅要寓乐于教,予人思考;也要陶冶情操、浸润人心。我们的文艺应该以人为本,歌始终是唱给大众听的。”

今天,《乡恋》已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没有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就没有中国文艺的春天。”李谷一说。

改革开放如一剂强心剂,中国文艺迎来春天

虽年过七旬,但李谷一从未停止对艺术完美的追求和尝试。《山水》《龙文》《一路芬芳》《那溪那山》《大好河山耀中华》《你不来船不开》……

最近一两年,她接连捧出这些新作。在一些社会活动中,她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中肯的建议,经她指点的一些“好苗子”,也接连在音乐比赛中获得大奖。

“如果不是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回首40年风起云涌,李谷一感慨万千,开放的思想、包容的创作环境激发了艺术创作者前所未有的激情。

“唱《乡恋》时,我根本想不到文艺能像今天这般百花齐放。改革开放使得整个文艺舞台丰盈充溢,如一剂强心剂,坚定着文艺工作者的心。”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她仍在思考:如何继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如何用更多好作品回报新时代。

“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名单(名):

于敏

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于敏,男,汉族,中共*员,年8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于漪

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

于漪,女,汉族,中共*员,年2月出生,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主推上海市初级中学语文教改实验,主讲近0节省市级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开课,其中50多节被公认为语文教改标志性课例,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18位带头人的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彻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状态,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大包干”契约作为改革开放珍贵文物,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彰显了小岗村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和中国改革标志的历史地位。

马万祺

率先到内地投资的澳门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马万祺,男,汉族,年10月出生,年5月去世,广东南海人,第六届、七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原会长。他向中央提议“积极发动侨胞投资祖国”,并率先在内地投资兴办实业。充分利用自己在海外华人商界中的声誉,大力对外宣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多次参与组织港澳代表团回内地考察投资,为推动澳门与内地经济往来合作、支持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坚决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澳门顺利回归和平稳过渡、保持澳门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中华慈善奖”、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大莲花荣誉勋章”。

马云

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马云,男,汉族,中共*员,年9月出生,浙江嵊州人,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他创立的阿里巴巴集团打造了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平台,年交易额达数万亿元,成为拉动内需巨大推动力;创建互联网支付、物流体系等,为中小企业打造商业基础设施;建立全球领先移动支付网络,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新型社会诚信体系;自主研发飞天操作系统,奠定我国云计算基础;首倡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并推动写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公报,成为践行“一带一路”的重要民间力量。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巴巴集团跻身全球企业市值前十,使我国在电商、互联网金融和云计算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水平,带动了一大批企业家和创业青年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荣获“浙江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马化腾

“互联网+”行动的探索者

马化腾,男,汉族,无*派人士,年10月出生,广东汕头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受益于改革开放大环境,他创立并带领腾讯,从一个仅有5人的小企业成长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提出“互联网+”概念,大力推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