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五届藏族服饰文化艺术节暨藏族服饰博览会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820/4240392.html

藏族服饰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藏族人民在特有的地理环境和长期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藏族服装、服饰在其款式、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其最基本的特点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流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为了传承和发展藏族服饰文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果,打造藏族服饰文化品牌,引领藏族服饰文化潮流。海南州自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藏族服饰文化艺术节暨藏族服饰文化博览会,旨在为各地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文化搭建展演展示平台,以文化带动时尚、以实力提升价值、以当下永续未来,聚力于更全方位的服装文化复兴,促进交流合作、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下面,就请跟随小编的镜头,欣赏第五届藏族服饰文化艺术节暨藏族服饰博览会藏族传统服饰展演的精彩瞬间吧!!

海东华热藏族传统服饰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和北山地区的华热民族服饰是藏族服饰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华热服饰既包含着藏族服饰的共同特点,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其中最特别的地方就在妇女服饰的三片辫饰上:后边一片,旁边两片。背在身后的辫饰藏语称其为“依玛”,从弓袋演化而来;斜挂在两胯的这两个辫饰藏语称其为“阿瑞”,是从箭筒演化而来。

年华热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西天峻藏族传统服饰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因居青海湖以西,故名海西,世居于此的藏族和蒙古族为适应高原气候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海西州天峻地区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服饰文化。天峻藏族服饰同其它地区服饰有较大的差异,据统计天峻地区有余种不同的服饰,特点、差异较鲜明的有余种,天峻藏族服饰广泛吸取了多种文化养料,表现在服饰上的形式多样,用料精美、做工精细、种类较多、花纹图案构思的精巧,能衬托出藏族特有的气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反映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藏族在不同时期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审美特点。

海南州贵德地区藏族传统服饰

贵德地区自古以来多民族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服饰文化,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贵德藏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郭密”服饰,具有浓郁的河湟宗喀服饰文化特点。主要分布在尕让、拉西瓦地区,妇女头发编上细辫子后、佩戴特制的加西辫套、哈热头面、索侯喜头面、甲登慕辫套、银制精美奶勾和日月型的银饰罗塞尔,胸饰由玛瑙项链银质霓达、手带金银象牙手镯和戒指等,展示了郭密地区藏族妇女勤劳朴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海南州同德地区藏族传统服饰

同德地区的藏族服饰,深受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农区和牧区服饰差别较大。

农区服饰以肥腰大袖、直线宽边、色彩对比强烈为主要特点。农区男女着装从游牧时期的皮袄,慢慢演变为材质比较轻盈便于生产劳动的“嚓日”、“给拉”等。农区服饰特点主要显现在妇女佩戴的“嘉珑”上,以丝线绣成彩色桃形花纹针织在红色宽布条上,金丝彩线、色彩斑斓,线条有条不紊,加以珊瑚、绿松石和玛瑙镶间其中,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

同德河北的牧区服饰主要以“祖化”为主。“祖化”意为皮袄,又名白板皮袄,多为藏族冬季服装,皮袄选用皮质较厚,毛较粗的羊皮缝制而成,比其他藏袍更暖和,皮质柔韧且遮风挡雨,很适合高原气候和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

海南州兴海地区藏族传统服饰

兴海县位于海南州西南部,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类型众多,文明资源富集,传统的游牧生活造就了兴海地区以玛尔丹,嚓肩,冉尔多,果热,嘉隆等为代表的藏族服饰文化。兴海草原盛产的羊皮是制作当地服饰的主要原材料,牧人平日都穿宽大、厚重的羊皮袍,袍子大都是光皮的,有的在袖口、衣襟、下摆用15厘米左右的黑平绒镶边。牧区妇女平日也穿羊皮袍,领口、袖口和下摆先用黑平绒镶边,再以红、蓝、绿三色平绒条作装饰,她们爱蓄长发,将头发辫成细辫再加上银饰品,夏日戴红缨毡帽,冬日戴毛绒皮帽。牧区男子腰系制作精美的火镰石盒、子弹盒、鼻烟盒等,胸前或右侧挂座钟形的护身符、佩珊瑚排珠,还离不开腰刀、短刀和火枪。这些过去防身的法宝,随着岁月变迁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带有历史文化记忆的装饰。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传统服饰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轻便保暖的氆氇藏装越来越受到牧民群众的青睐。

海南州贵南地区藏族传统服饰

被誉为“歌舞之乡,藏绣之源”的贵南县,嘉珑是广泛流传在其民间的一种典型的特色服饰文化,贵南地区藏族少女成人后就要佩戴“嘉珑”,它是用藏绣特有的绣法,在红色宽布条上用五彩丝线绣上彩色桃心花纹,从上到下由卡里、熊、朵玛、带曲、拉须、珊瑚、绿松石、银铜纽扣、加拉等组成;“托洛”是“嘉珑”的雏形,是藏族女孩成人前佩戴的头饰,以少量的珊瑚、艳丽的藏绣图案作装饰。另外当地妇女还会附戴“佐斗”,“佐斗”是贵南与其它藏区妇女嘉珑的最大区别,绣工精美华丽,在简与繁的节奏之美、动与静的变化之中独树一帜。

海南州共和地区藏族传统服饰

共和取“五族共和”之意,位于青海湖之南,黄河之北,素有“进藏咽喉”之称,是我州农牧区连接带,也是藏汉区结合部。共和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藏族服饰是麻尔丹、嘉隆、哈热。麻尔丹是流行于共和环湖地区最常见的一种服饰。其特点是将头发梳辫成数十根细辫,下接黑丝线或咖啡色丝线,坠至脚踝。自头部起坠一长方形的硬布块,上缀珊瑚、玛瑙或银碗形饰物。

嘉隆是共和恰卜恰周边农区妇女的主要服饰,其特征是妇女后背辫梢相连的装饰品或辫套,以精美的藏绣手艺为主,呈长方形背于后背及辫梢。“嘉隆”为一对,用彩线刺绣分隔成几个框,佩以许多的珊瑚串,其间镶嵌绿松石或其它宝石,“扎序”上同样用彩线绣成框,框内佩带八九个草帽形、直径10公分左右的银盾做装饰,向下至膝窝外续以红穗交绺。

哈热是使用三个缀满白色海螺和贝壳的粉红色底子的辫套,左右辫套自双肩穿插至后背后交叉坠下,辫套上下两头绣有精美的藏绣图案,突出了青藏高原传统农耕文明和审美理念。

玉树地区藏族传统服饰

玉树,素有藏区“服饰之乡”的美誉。玉树藏族服饰风格独特,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精巧华美。其服装包括藏袍、藏帽、藏衫、藏裤和藏靴,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常用水獭皮、虎豹皮、丝绸装饰,尽显华贵。饰品可分为头饰、耳饰、项饰、手饰和腰饰,主要以珍珠、玛瑙、琥珀、彩玉、珊瑚、蜡贝等天然物品装饰,贵重华丽,做工精致,民族特色浓郁。玉树藏族服大体上可分为冬装、夏装和常服、礼服。常服是用普通布料和氆氇制作而成,而礼服则用毛呢、绸缎、锦缎等更精细的面料缝制而成,还要用水獭皮和虎豹皮做边饰。藏服配套的衬衫,都是高领、右衽、大斜襟,颜色多为男白女彩(大红、粉红、墨绿等)。藏式男裤多为大管裤,白色居多。男子头饰以蓄发梳辫、箍圈盘于头顶为主,再饰以摆动的大股红缨穗。女子头饰通常将头发梳成三、四十条小细辫,在收拢的辫梢上缀有珠宝和彩色丝穗,再戴上琥珀球,尽显高贵典雅。而项饰则以天珠和珊瑚为主,配上绿松石、珍珠等。女子平常只戴一串(约有30颗珠宝),在节日着盛装时戴2至8串,还要佩戴2至3条由镂花鎏金的白银板或白铜板连缀而成的腰带。男子一般配饰腰刀、弹带、火镰及杈子枪等。玉树藏族男女都戴手镯和鞍形藏式戒指,嵌有红珊瑚、玛瑙、天珠、绿松石等各类珠宝。耳环,男女都戴,其中男戴左不戴右,女戴双耳环

年5月,“玉树藏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族传统服饰展演的精彩瞬间暂时先发这么多,

如果想了解更多藏族服饰相关内容,

请扫描下面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