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www.yunweituan.com/m/ 年青海省国土绿化公报
青海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年,我省国土绿化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党中央关于国土绿化工作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国土绿化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稳步推进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重大部署,全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8月1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国家公园论坛贺信一周年座谈会,重温总书记贺信,总结贯彻落实贺信精神实践成果,推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行稳致远。高质量完成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启动设园工作,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全面启动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建设前期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和整合优化,将全省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79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增加3.41万平方公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成型。新创建4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青海尖扎坎布拉丹霞峰林地质公园被推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单位,新建青海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二、国土绿化持续推进
4月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暨国土绿化动员表彰大会,表彰了近年来在国土绿化工作中涌现出的60个先进单位和名先进个人,启动实施了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8月28日,省政府在玉树召开年全省国土绿化现场会。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青海省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方案》,就深入推进新时期造林绿化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结合黄河流域林草生态保护和建设,高质量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退化草地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开展城市周边、农牧村庄、交通沿线、河道两岸高标准绿化,科学研究推进高海拔、寒旱区等困难立地条件区域造林种草。全年完成国土绿化万亩(每亩为0.公顷),其中营造林万亩,草原修复治理万亩。人居环境同步改善,创建7个省级“森林城镇”和15个“森林乡村”。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森林蓄积量增加到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
创新国土绿化合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试点加快推进,发行政府专项债券2亿元。新实施8.1万亩万穴“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投资万元。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首期捐赠万元在三江源地区建设千亩生态公益林。完成西北地区首笔25.4万吨林业碳汇交易,拓宽了林草生态价值实现途径和投融资渠道。首次在共和县、贵南县沙区实施飞播造林30万亩。
三、全民义务植树深入开展
4月9日,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与干部群众在西宁市时代大道植树点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率先垂范,掀起全民义务植树高潮。各级党委政府强化组织领导,大力宣传政策法规,层层传导国土绿化新思路新举措,结合植树节、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生态节日,积极开展春秋两季植树造林“大会战”和“一单位一片区”“一企一园”“一人一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新建一批民族团结林、志愿者林、国防林、援青林、援鄂医疗队纪念林等义务植树基地,建成14处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积极开展认建认养、管护劳动、绿化宣传、生态保护、抚育管理、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活动。全年完成义务植树1万株,参与义务植树人数达万人次,尽责率达95%,尽责人数和尽责率明显提升。
四、地区、部门绿化协同推进
各地区依据资源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推进植绿复绿,建设成效显著。西宁市、海东市充分发挥在东部城市群建设、湟水流域空间治理战略中的区域带动作用,将国土绿化作为生态保护重大举措,重点开展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试点、南北山绿化及城镇乡村绿化等,城市乡村生态景观焕然一新,有力巩固提升了河湟流域生态生活质量。海南藏族自治州突出沙化土地治理,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坚持造、封、育、护综合施策,坚持沙、田、水、林系统治理,有力促进了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锚定柴达木千里防风固沙“绿色长城”目标,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科学改造修复退化防护林带,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趋势。海北藏族自治州狠抓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祁连山、青海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区域天然林保护抚育、城镇绿化和青海湖周边沙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生态保护及生态旅游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紧密围绕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需求,结合国土绿化与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三江源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保障“中华水塔”坚固丰沛。黄南藏族自治州注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水利、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在沿黄及隆务河两岸开展大面积国土绿化,逐步构建形成沿黄流域国土生态安全屏障。
部门绿化是我省国土绿化的重要力量。各部门认真落实绿化责任制,大力推进绿色城镇、绿色乡村、绿色企业、绿色庭院、绿色校园、绿色机关、绿色营区建设和宣传。宣传部门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宣传报道国土绿化的重大意义、决策部署、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先进典型事迹,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国土绿化事业。省军区和驻青各部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指示要求,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组织现役官兵、民兵参加各地国土绿化活动,为驻地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共青团动员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植树护绿活动场,参与青年达9.3万人次。妇联组织动员城乡妇女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参与妇女达3.2万人次,新建“巾帼林”9处。教育系统将校园绿化纳入国土绿化总体部署,统筹推进全省所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广泛参与自然教育和绿色实践活动,参加国土绿化活动达20.7万人次,完成校园绿化亩,完成《青海省学校校园绿化工程建设规划》目标任务。生态环境部门认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全年查处违法案件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持续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进一步优化。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3.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93平方米。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加大公路沿线绿化投资力度,大力开展绿色景观廊道建设,公路绿化里程达公里。水利部门坚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62.42万亩。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合林草部门狠抓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和草原保护,整体推进垦区、农村牧区环境绿化亮化。铁路部门以建设绿色通道为重点,切实加强北山义务植树基地和铁路沿线绿化管护。
五、防沙治沙工作稳步推进
完成防沙治沙.6万亩(含封禁保护32.55万亩)。投资万元加强海西州原冷湖行委、乌兰县灶火及果洛州玛沁县昌麻河3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新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32.55万亩。落实中央财政规模化防沙治沙补助试点项目资金1.5亿元,集中安排黄河流域和柴达木盆地沙区12.46万亩治理任务。完成年规模化防沙治沙项目前期外业调查和实施方案编制、全省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区划调整和外业调查工作。编制完成《青海省防沙治沙规划(-年)》,全面开展封禁保护区和沙漠公园违法建设、违规经营排查。加强春季沙尘暴灾害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置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沙尘暴灾害。
六、林草资源保护全面强化
坚持保护优先,全面依法保护林草生态资源。严格林地、草地、湿地资源审核审批,全年依法依规审核审批使用林地项目项,办理草原征占用审核手续件,湿地征占用审核13项。全面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责任制,创新推行“双包五联”抓防火工作机制,全省连续34年无重大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林业有害生物万亩、草原有害生物5万亩。编制印发《小微湿地建设规范(试行)》和《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规范(试行)》,落实各类湿地补助资金1.3亿多元,实施湿地保护项目42个,湿地保护面积达.9万亩,2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会同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禁止非法猎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起草完成《青海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草案)》,筹备成立了“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雪豹、普氏原羚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完成全省首次古树名木复壮管护。组织开展“绿卫”“绿剑”“绿盾”专项行动,有效管护国家级公益林万亩、天然林万亩,林草资源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七、草原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统筹推进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进一步强化草原管理,深入实施退牧还草、退化草原治理、草原保护设施建设、退化草原补播、黑土滩治理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重点工程,大规模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加快恢复草原植被,全面提高了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全年完成退化草地治理万亩,其中治理黑土滩万亩,治理退化草地万亩。探索草原修复治理新途径,在贵南县建成1万亩飞播种草试验地。
八、绿色富民产业稳步发展
坚持保护与发展协同共进,依托林草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深入推进枸杞、沙棘、藏茶、大果樱桃等特色品种标准化、有机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5万亩。认定有机枸杞种植面积18万亩,枸杞年产干果量8.41万吨,产值达31.6亿元,枸杞产业带动就业10万人。新建青海道地中藏药材种源基地2个,中藏药材种植达到17.5万亩。依托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乡村花海等新业态,建立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家,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新认定国家级林草龙头企业3家、省级林草龙头企业27家、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个。全年落实林草生态建设投资60.95亿元,同比增长14.5%。建立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6处、林木种质资源库2处、省级林木良种基地14处,全面完成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审(认)定省级林木良种3个,年供应各类苗木9.63亿株,种子20万公斤。
九、林草生态扶贫精准发力
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扶贫,增进民生福祉。积极发挥生态工程带动作用,坚持管护就业、生态补偿、务工增收、定点帮扶等一体推进,生态工程吸纳贫困人口用工比例达到30%。加大生态效益补偿力度,落实森林、草原、湿地、管护岗位等生态惠民政策,直补农牧民各类资金18.75亿元。新实施45个贫困林场扶贫项目,选派83名林草专家进村入户结对帮扶,6个联点扶贫村全部脱贫出列。省林草局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年全省国土绿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仍面临许多困难挑战,植绿成本逐年增加、新造林草地管护困难,纵深推进国土绿化难度加大,林草治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我省国土绿化将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引领,按照我省林草“十四五”规划,聚焦问题短板,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实践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确保国土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林草生态保护建设筑牢绿色根基。
原标题:《年青海省国土绿化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