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bdfcs/jiankang/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樊永涛通讯员西组宣报道)党的十九大以来,海西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海西在全省工作大局中的新定位,聚焦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强州目标,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互动、内外交融的新时代“大党建”工作格局,实现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强化党的领导,凝聚党的建设向心力全州上下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关系,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抓党建体制和机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使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和各种组织成为党建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一是完善工作体制。打破依靠个别部门抓党建的固有模式,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将各市县委、州直各单位党组(党委)纳入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有效凝聚起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在州直各单位党组(党委)、州委“两新”工委、州国资委党委、州委教育工委探索建立本系统纵向非建制性功能型党组织,下级对口单位及基层站所单位等党组织接受地方党委和州级非建制性功能型党组织的“双重领导”。在各市县委、乡镇街道党(工)委探索成立区域化党建指导协调委员会,调动好、发挥好、统筹好各方面力量。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大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轮执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共建事项双向清单制度、共同检查指导推进制度、联动考核表彰制度和实施办法,统一制定加强党建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细化大党建格局下抓党建的内容,细化督查、考评、奖惩机制,并将任务层层分解,推动党建工作安排部署落地见效。三是优化组织架构。建立“四横三纵”抓党建组织架构,由州委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纵向一级抓一级,横向贯穿党委所有部门,建立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覆盖到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及“两新”组织、国有企业、站所、学校等各级基层党组织,逐渐形成以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为统领,州级非建制性功能型党组织和区域化党建指导协调委员会为中枢,各领域各层级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立体式”大党建工作格局。改革组织设置,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各级党委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速以及新组织、新群众的需求,以经济关系和社会联系为纽带,以各种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为依托,探索建立“区域型”“产业型”“网格型”等灵活多样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动组织功能提升、党员作用发挥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在城市,按照常住人口、驻区单位、楼宇、商圈等区域均等划分若干网格,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建在楼宇上,推动市、城区、街道、社区形成了党建工作联动体系,深化“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区域化党建。在农村,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集聚到产业中,把群众带到致富项目里,实现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共享互惠,实现专业合作社由“单打独斗”向“党建引领、集体作战”的升级跨越。在机关,落实“党委书记总体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推行党建工作“”工作制度,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机关党建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扎实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管理、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等工作,努力实现机关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走前头、作表率。在企业,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将“低、小、散”类型的“两新”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纳入区域性党组织管理范畴,构建区域性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两条腿”走路的格局。在重大产业、重大项目中建立非建制性功能型党组织,按照行业关联、岗位相近、兴趣相投,设置具有不同功能的党支部,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激发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利用